第十八章大桥
作者∶大白菜的苦逼 数字∶5881 吐槽∶56 更新日期∶2022-06-1513∶35∶04
苏俄最后时刻派出两名中央局委员参加香港特区的成立仪式,李强很是不惧为然,有些不满地说道,“要来就来,非要最后时刻才通知,苏俄这是什么意思嚷”
谷雨呵呵笑着说道,“钢铁同志今年六十七岁了,绝对是老人了,任性一些并不奇怪"2
有些话不同的人说出口, 性质完全不同, 相比于其他同志, 谷雨与钢铁同志多有接触,谷雨这么说,一向多思的廖德华同志微微沉吟,”前几年和我们接触比较多的桐西金四十二岁, 这个赫鲁晓夫五十二岁, 沃兹涅先斯基四十三岁! ”
李强立刻明白过来,"接班人"
“应该不是”还没等谷雨说话,博闻强识的周恩来同志说道,“啊西金和沃兹涅先斯基都是以搞经济出名的, 这样的干部可以做部长会议主席, 做不了一把手, 而且他们都是负责意识形态的中央局委员、中央书记日丹诺夫提拔起来的
而日丹诺夫同志则是多才多艺,身材魁梧、相貌英俊,性格随和亲切,聪明幽默,很会说笑话,大家都喜欢和他交往,而且为人低调,不追逐个人名利,钢铁同志对他很欣赏。
说起来也很有意思,这个赫鲁晓夫简直就是日丹诺夫同志的反面典型,出身贫寒,没读过多少书,而且政治上显得很平庸,据说苏共中央局领导成员都不是很瞧得起他!·
"也就是说钢铁同志目前的接班人应该是日偌夫"
“大概是这样,日丹诺夫也是排名第二的中央局委员、中央书记,而且两人年龄也有不小的差距”
“那这就奇怪了,为什么让那个平庸的赫鲁晓夫带队明显是多余的嘛””平庸”谷雨呵呵笑了起来,“如果我记得没错,整个二战期间,赫鲁晓夫都在前线,做最大的方面军政委,等到乌克兰解放了,他立刻担任乌克兰党的第一书记,动员了数百万士兵和无数粮食。
现在战争结束了,赫鲁晓夫又符合乌克兰的战后重建,有一件事,不知道同志们是否知道,就在最近,赫鲁晓夫向钢铁同志要求提供救济粮,据说为此他被钢铁同志狠狠得责骂了一顿,但最终钢铁同志也不得不提供了一批我国出口的小麦!”
说到这里,谷雨微微顿了顿,“二战乌克兰刚刚解放,就能动员那么多人力物力,可见其才干卓越; 战后恢复, 敢违拗威望巨大的钢铁同志, 为乌克兰争取馥食, 可见其勇于担当;
更重要的是,这个人在战争期间,与朱可夫等苏军高级将领朝夕相处,一直战斗在最前线,而且是战事最焦灼,牺牲最大的南线
苏俄的中央局内部,我仔细查过,苏共中央局中除了在列宁格勒的日丹诺夫队外,就没有别人,而众所周知, 战争期间列宁格勒一直破围困, 日丹诺夫并没有接触到苏军最核心的将领
换句话说, 此时的苏共政治局中与军队核心将领有长期、密切接触的人只有赫鲁晓夫一人,不管这是偶然,还是必然,都很值得我们深思”
周恩来同志大吃一惊,“谷雨同志,您是说钢铁同志的接班人很可能是赫鲁晓夫同志"
”钢铁同志中意谁,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两点,一是政治强人一旦去世,其确定的接班人若是没有足够的钱炼,很难站得稳脚跟,历朝历代,这样的往事屡见不鲜;
二是赫鲁晓夫必然是钢铁同志身后最有力的竞争力之一,当年的钢铁同志不也是看起来很平庸吗结果呢, 这个世界上, 懂得扮猪吃老虎的人不少!
此人长期在地方、军中任职,有自己的政治班底,也有深厚的军中人脉,性格也不是那种唯唯诺诺的人,偏偏又不像日丹诺夫那样是众夫之的,非常容易异军突起!
当然了,这一切都必须有一个大前提,赫鲁晓夫丽要在钢铁同志生前就进入莫斯科核心层,若是一直在外,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谷雨说完,会议室陷入到沉默当中,在场几位同志同样想起了谷雨,他同样是政治强人,虽然他还很年轻,但他总有老去的时候,他现在能够看到这些,未来肯定会做好相应的准备,避免为人所乘……
高层领导人都读过历史书,都清楚开国之初很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一个处理不当甚至举国大乱都有可能,谷雨能有这样的前瞻,对国家绝对是好事!
在座的同志都比谷雨年龄大,而谷雨身体很好,生活习惯又非常健康,不抽烟不喝酒, 他未来长寿的可能性非常大, 所以其他同志大概率要走在他前面。
这也就意味着党内高层相互之间或许有权力之争,但绝没有人会去惦记谷雨的身后事,这也减少了太多的麻烦……
稍稍沉默后,周恩来同志想了想问道,“如何接待”
“正常接待即可,我们要和苏我建立一种正常的国际关系,他们的领导人如何更替,跟我们没有关系,我们压眼没有必要掺和,当然了,未来若是谁胜出,愿意拿出好东西,让我们帮忙,做一些背书,我还是很乐意的!" h6452a
周恩来同志奇道,“苏俄有什么事情需要我们背书的?”
”老吴,你不要忘了,我们也是苏俄口中的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一员,虽然我们从来没有承认,但也没有否认嘛"
"总不会社会主义大家庭闹矛盾,让我们调解吧"
“不是没有可能喊”谷雨摇摇头说道,“现在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我们放弃对南越、柬埔寨、暹罗的控制,连朝鲜都放手不管,怕得就是引火烧身。
苏俄昵,好家伙,东德,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再加上还有半影响力的南斯拉夫,七个国家,一个都没有放过!
内部还要消化建立东方战线时吃下的彼罗的海三国等两千万人,一口气吞下了这么多,哪那么容易消化
钢铁同志心里比谁都明白他现在的虚弱, 他搞联合政府是想着缓和矛盾, 一边在西欧室颗钉子,一边幔慢消化已有的地盘,但英美又不傻,怎么会给他时间!
丘吉尔铁幕演说之后,英美对苏俄的攻势只会越来越强,现在看来,东西方阵营摊牌的日子不远了,到那个时候,苏我只能在东欧那些资本主义的堡垒区强行搞社会主义,水土不服,出现激烈斗争是必然的” sqoj1
廖德华同志咣然大悟,“若是中间领导人出现了更迭,新领导入权威不够,就需要借助外力,确实有可能用到我们,但我们下场会不会得罪美国……”
"同志们,我们的注意力在国内不假,但在国际上必须有声音,我们是四大国之一,就算弱一点,那也是打出来的四大国,没有一丝侥幸!
我的想法是坚决打击纳粹和法西斯势力的反弹,坚决维护联合国的权威,坚决维护世界和平凡是有违这三点原则的,我们都要反对,若是这三点原则有冲突,就按照这个优先顺序来
比如现在正在进行的荷印战争,不利于世界和平,我们要反对不假,但是爪哇那帮人与日本人法西斯勾结,二战期间欺辱杀害了无数华人,也必须有个交代!
当两者出现冲突时,我们就需要优先收拾法西斯势力,我们不反对爪哇摆脱荷兰独立,但爪哇独立的前提是法西斯势力必须得到清洗,这才是真正符合联合国宪章的正义之举我相信美国人民也是坚定支持的”
廖德华同志眨巴眨巴眼睛,若有所悟,他想了想问道,“若是波兰、捷克这样的非法西斯胁从国闹腾呢”
"那响们要维护世界和平呀"谷雨笑嘻嘻的说道,"至于苏伐同志会不会听,跟我们关系不大,我们坚持这三条,不断劝和总是没错的!”
周恩来同志此时也已经想明白了,他算是服了谷雨,这道理一条一条的,总是站在制高点,让人没办法挑错!
未来不管是日本,朝鲜,还是南洋土著,只要不听话,就是法西斯势力反弹,这样就正大光明多了
而对付印度,自然就是坚决维护联合国的权威,若是未来缅甸出问题,那就是维持世界和平……好家伙,都能用得上
见几位书记露出了钦崛的目光,谷雨笑着说道,“老唐、罗才,你们两位做过地下工作, 性格缜密安静, 你们负责接待赫鲁晓夫和沃兹涅先斯基两位同志, 多观察观察!
顺便多交流,要仔细问一问苏俄的四五计划和战后重建,我们一五计划遇到的困难也可以跟他们说一说,他们已经搞了三个五年计划,比我们水平高多了!"
谷雨说完,站起身,对李强同志说道,“多才,走,我们去看看施工中的武汉长江大桥"
武汉长江大桥是一五计划最为重要的项目之一,这座大桥沟通南北,对促进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它不单是在长江上修建一座桥,而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若干工程与建筑物的结合,包括一座横跨长江的铁路、公路两用桥;双阳岸引桥和武昌岸引桥;还包括跨越汉水的长300米的铁路桥一座,长322米的公路桥一座, 以及跨越武汉三镇市区总长480 米的跨线桥十座,及一条长12.9公里的铁路联络线和一条长4.5公里的公路联络线,一个新建的汉阳火车站,建成之后,武汉就将成为一个真正的铁路枢纽。
其中难度很大的自然是长江大桥, 这座桥早在1913年就进行了相应的选址和规划设计, 詹天佑制定的基本方案, 一直都没有改变后。
中苏工业联营期间,苏俄设计师们也参与进来,不过抗战期间,不可能建设,等到抗战结束前,讨论一五计划时,这座桥自然被列入其中。
一开始中建集团拿出的方案是双向四车道,不过被谷雨打了回来,他的理由非常充分,交通建设,尤其是卡脖子的关键枢纽建设,必须有极其前瞻的眼光,要考虑到几十年后。4
向这样的南北枢纽,双向四车道怎么够?现在车辆少,不代表未来车辆少,一座大桥可以用一百年,双向四车道才能走多少车
他批示写了一大堆,告诉下面的同志,我们确实很穷,节省是必须的,每一分钱都要用在刀刃上,但是该花的一分都不能少,这不是浪费,反而是为了更好的节省。
所以谷雨坚持要搞双向八车道,同时他对桥梁的高度提出要求,他希望的是未来不论枯水还是丰水期,从上海到武汉的长江段都可以通行万吨巨轮,虽然现在长江航道没有有效梳理,还做不到,但未来可能性很大。
谷雨的批示下发之后,引起了不小的争论,不过谷雨在这个问题上很强硬,工建委的同志都知道谷雨轻易不干预工建委工作,但只要他干预了,肯定是有道理的.
谷雨还让工建委拿出了一个中国钢铁和汽车发展长远规划,未来中国的汽车拥有量会有明显增加,就这样,其他同志最终被强行压了下去,虽然有些人私下议论谷雨,说他好大喜功,双向八车道,别到时候大桥空得可以起降飞机……
此时中国并无实力修建这样的大桥,即便是当时娇梁建设界常用的气压沉箱法,是
詹天佑发明的,但到了1940年代,中国人也没有多少施工经验,钱塘江大桥水下项目的相关施工都是邀请的外国人做的。
勘探和设计正处在中苏工业合营期间,工建委自然邀请了一批苏俄专家,请他们把关审核,同时为了锻炼队伍,首先启动了难度较小的两座汉江大桥的建设,建设过程中也顺利掌握了气压沉箱法。
气压沉硝法是先在陆地上制造一个篮球场大的圆筒,再用船把圆筒运到桥墩要建造的位置上, 然后往街里浇灌混凝土, 让筒慢慢沉下去, 圆筒在混凝土的重力的作用下,一直沉到设计的深度。
一个圆筒沉下去, 之后再接上第二个无底的圆筒, 环环相扣, 之后再抽干圆筒里的江水紧接着往筒里浇混泥土,等到承台建好在上面建桥墩就容易多了。
有的采用的是一种有顶无底的大筒,高壁的下端有刃脚,可以稳固基底,顶盖上装有气阀,方便工人和材料的进出。
之后不断往筒里注入空气,使里面的水排出来,等到井筒到达预订的深度后,再将底部封死,这样工人就可以往桶里浇混泥土。
这种方法早在1841年, 法国工程师就开始使用, 而气压沉箱法则是詹天佑修建滦州铁路桥时进行的改进,由于沉箱法采用人工挖土,厢内高压、高温、嘱音,对工人的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
而在长江这样接近40米深的江底,每个工人一天只能工作2小时,效率低,难度大,安全性差,必须采购大批特种设备。
加之谷雨硬是改成了八车道,施工成本又高了一大截,经过测算,武汉长江大桥要修七年多,谷雨闻讯之后,相当吃惊,在他的印象中,这座大桥修得时间并不长,就算变成八车道也不至于要修七八年吧j41h2a
仔细思索之后, 他才想了起来, 前世的武汉长江大桥采用的是苏俄专家提出的管柱钻孔法建设桥墩。
所谓管桩钻孔法是指将空心管柱打入河床岩面,并于岩面上钻孔,在孔内灌注混凝土,使其牢牢插结在岩石内,然后在上面修筑桥墩等结构物。
管柱钻孔法相当于把一大把筷子捆在一起,可以承受很大的重量,但管柱法也有缺陷,如果管柱下的太深,长度过大,就会引起桥墩顶端晃动过大,影响桥梁安全。
前世一些苏俄专家就曾经认为这样干是不合适的,还举了一个很奇葩的比喻,“一个人用右手摸自己的右耳朵,只要一招手就摸到了;但是现在,你们却要把手绕到脖子后面再去摸,还能摸到吗”
不过最后通过修建武汉长江大桥证明管柱钻孔法这种新型建桥法是非常正确的, 整整节省了一年多时间。
谷雨既然知道,肯定不愿意搞气压沉稍法,由于他的坚持,该项目已经完全超过了预算,现在能降低一些也是好的,而前世提出这个方案的苏俄年轻专家西林这一次也没有来到中国,不过谷雨也有办法。
这么大的项目光让苏俄看不行,也要邀请工程技术更发达的美国人看一看,不就花一些钱吗小钱不花, 大钱不赚, 等到1946年, 大批德日专家过来, 他们也参与进来。
果不其然,经过一番考察之后,一位名叫施密特的德国专家大着胆子提出管帕钻孔先,认为可以大规膜减少成本,不过这个办法中国从来没有用过,请来的美国公司也不是很熟悉,定论不下,自然要上报。j41h2a
预算大幅超支的工建委,看在成本有可能被大规模降低,相当心动,最后工建委例会讨论,达成了一致,试点,就算试点失败了,也掌握了一门新兴的修桥技术,中国有这么多的桥要修建,长江大桥不行,不代表其他大桥不行!
这个试点并不好做, 雨要在岸上和江心进行了多种试验, 有些建筑桥墩基础的大型机械设备也要重新设计制造,包括钻头都需要有新的图纸和样式,还有钻机、震动打桩机都需制造和改进。
到了1946年,汉水大桥已经基本修好,工人同志们从汉水桥工地胜利完工后,饱含热情地开赴长江大桥工地,但面对困难重重,又怕干不出成绩,十分着急,不免产生一些急躁和畏难情绪。
在试验进入最困难的时候,中建党委曾向工建委写了一份报告,其中有一句,试验工作是成败的关键,不过具体这个项目的工建委副主任、铁道部党委书记邓萍的批复却是只有成,没有败只许成,不许败
谷雨对邓萍的军人作风,多少有些不满意,不过也没有说什么,这座大桥建设一波三折,跟他有很大的关系,他又怎么能够在执行中扯后腿呢
谷雨虽然没有做声,但却非常在意缓解下面的压力,这也符合政治的需要,执行的同志给予压力,最高领导人缓解压力,做好了,大家感激的是他……
这一次南下, 他自然也要舰察一番, 此时中外技术人员和施工者们正在进行试验,谷雨代表中央慰问了一番,甚至还就细节问题,问了一圈。
在讲话时, 他告诉中建大桥局党委和科技工作者们, 一切按照科学规律办事, 成,那是大好事,可以少花不少钱,中央感谢你们;若是不成,那也不完全是坏事,我们可以知道失败的原因在哪里, 以后就可以不用犯同样的错误!
为了缓解大桥建设者的压力,谷雨在讲话中说得相当直白,“试验成功了,功劳是你们的,荣誉和奖励也是你们的;
失败了,责任是中央的,首先是我个人的,做决策是我,批准试点的人也是我, 板子打不到负责执行的同志们头上,请同志们不要有任何顾虑!
请在场的同志, 还有全国建设者们一定要记住我们建设中必须遵守的十六字方针,遵照规律,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大胆实践!"
独阅读首页>从1945开始>第一卷>第十九章朝鲜